?
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
?
?
?
?
?
?
?
?
?
?
?
????????????????? 天津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二一年八月
?
?
?
前 ?言
?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决胜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丽经开区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积极推进园区“二次提升”和新旧动能转换,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天津市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速新动能引育的重要窗口期,更是东丽区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现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攻坚期。鉴于此,谋定而后动,才能决胜千里,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东丽经开区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时不我待。
?
“十三五”时期是东丽区高质量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的攻关期;更是经开区以园区二次提升,扩容提质增效为目标砥砺奋进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东丽经开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园区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东丽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区政府“十三五”规划中的“一二三五六”指导思路,稳中有进,新旧动能转换初显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高质量发展,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经开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65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4亿元,完成三级税收78亿元,完成一般公共财政收入25.26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了9.3%、36.45%、3%、17.71%,五年内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对东丽区经济贡献日益突出,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十三五”期间,经开区依托中汽研、北京航材院等龙头企业,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高端产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分别占比61.56%、4.83%、25.49%、3.49%、4.62%,工业和服务业实体经济贡献了近90%税收。期间,引进了中航装甲、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苏州医工所、中核高能、奥特贝睿、中核安科锐等一批优质项目,累计吸引内资255亿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院区扩建工程、天津市永昌焊丝有限公司高端特种焊丝产业升级改造、核兴航材高强高精铝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投产,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形成新一代汽车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高端服务业四大产业布局,经济总量占比达到72%。2019年第三产业GDP比重达42%,较“十二五末”提升了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达30%。
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创能力明显提升。经开区依托资源和区域优势,围绕产业定位,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努力推进产业向高端转型,走出了一条“突出产业特色、原创技术蓄势待发”的产业发展之路,实现科技资源快速集聚。2019年末,东丽经开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4家,雏鹰企业76家,挂牌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集聚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航材院、中科院医工所等优质科研院所,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了一批工程实验室、工程及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8家、省级研发机构26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重点试验平台1家,国家和地方联合实验室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通过科技部《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项目,获批双创支持资金5000万,着力提升创新创业载体专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专业化发展,目前已打造双创孵化载体12家,其中专业化孵化载体占比42%,同时发起设立财富嘉绩、瑷睿创业、中知创富创业投资三支投资基金,支持园区科技型企业发展。聚集了60余家专业化服务机构,其中资本服务机构20家,创业导师96人,基本实现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管理咨询、信息化建设等基础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提升载体专业化服务能力。
强化管理体制高效运营,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破解工业园区资源分散、管理低效、产业同质化等问题,建立适合新发展阶段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足彩网促进经开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天津市工业园区(集聚区)围城问题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东丽经开区全力推进“一区多园”改革工作,建立“小管委会、大运营公司”的园区管理模式,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以东丽经开区(含新立工业园和东侧金桥街土地0.65平方公里,面积11.99平方公里)为核心,将重机工业园(含无瑕工业园和钢铁组团,面积16.74平方公里)、军粮城工业园(含西侧规划扩展区金桥街土地1.67平方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金钟物流园(面积6.37平方公里)等三个产业园区整合,合并后面积达40平方公里。按照改革方案调整组织架构,将原有20个部门精简至12个,分为9个部门,3个服务中心,明确了各部门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对原有人员进行竞聘上岗,启动社会化人才选拔工作。完善薪酬管理体系,改进绩效考核方式方法,实现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的选拔任用、薪酬待遇、职级晋升等挂钩。全面推进四个园区的统一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及企业服务工作。完成并入园区规划边界划分,与各街道明确了共管过渡期,各园区指标统一纳入经开区考核,确定了财税分成基数,选派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入驻分园,开展相关工作。
强化生态综合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开区全力打造精品示范区,按照“突出重点、强化整治、立足长效、全面提升”思路,做到环境治理精细化,全面提升市容市貌。推进大气治理,对锅炉煤改燃治理,完成20台锅炉的低氮改造;完成25家“散乱污”企业的“两断三清”或原地改造升级,帮助31家企业完成现状环评;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确保企业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位;组织所有涉及VOC排放企业完成设施改造,并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89家单位食堂、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园区大气质量稳步提升,PM2.5浓度持续下降。全面落实河长责任制,完善河道垃圾收集系统,积极改善水环境;完成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狠抓落实,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及“一河(湖)一策”、“一河(湖)一档”编制工作;完成企业雨污混流二次排查整改工作,园区水环境质量逐步向好。全面推进市容整治,积极落实门前三包,全面清理垃圾、占道经营、违法广告,加大扬尘治理力度;积极补植、移植各类苗木3万余株、铺设草皮2.7万平米,新增绿化面积2.3万平米;道路面层维修12万平方米,侧石铺装5500延米,人行便道铺装1.05万平方米,粉刷围墙2000平米;实施社区道路及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社区道路改造5800平方米,便道铺装10500平方米,自来水管网更换2800延米;在园区内安装道旗、路名牌、公益广告宣传画等,营造文明城区浓厚氛围,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强化资源配置更新,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经开区按照空间拓展、错位发展、梯度开发、持续发展的改革目标,充分利用天津市总规修编和国家会展中心规划建设的历史机遇,遵循“海河景观带、津塘公路产业带”双轴带引领的规划发展思路,有序推进“一区多园”规划工作。明确核心区(经开区本部)偏重智能汽车及零部件、医疗器械、新材料及高端服务业、北区(金钟商务区)偏重新经济相关轻工业和服务业、东区(军粮城工业园及无瑕片区组团)偏重战略性装备制造业,至此“一核两翼”、“西轻东重”的多层竞发格局形成。结合国家会展中心的经济功能、设计之都的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及海河通航功能,形成了“二次提升城市设计深化方案、海河景观带概念规划方案”初步成果。无瑕片区结合中汽中心氢燃料电池国家检测中心项目落地,按照打造“氢能源产业创新和转化高地,氢能源检测和认证平台、氢能科技专业标准平台”的氢能科技园定位,组织完成控规调整方案。军粮城片区已完成地类、指标等现状梳理,聚焦于现状已有企业升级、置换、再开发。金钟片区完成现状情况梳理、“市土整地块分摊成本费用”和“全街域平衡地块分摊成本费用”核算。
“十三五”时期,经开区大力推进“二次提升”,强化创新驱动,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自身的发展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短板,目前仍存在着部分土地利用低效、产业关联度相对较低、传统制造业产业比重偏大、科技含量偏低、服务配套功能不健全、交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极大地制约经开区的发展。
具体而言,问题集中在以下九个方面:一是新引进项目质量和效益普遍不高,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现存老企业,增长动力不足;二是低效用地及载体较多,目前亩产税收低于10万的土地超过2000亩,且腾退成本较高;三是空间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存在规划与现状不符情况;四是并入园区产业定位待进一步完善;五是债务问题有待破解;六是处于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较多,产业链条不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不明显;七是高新技术带动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八是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尤其是与工业企业相配套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生态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商业、银行、酒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档次不高、分散,公共服务内容不全;九是交通体系不健全,南向与海河对岸无法有效衔接,北向无直线道路通达机场,导致绕线较长。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经开区进一步发展,也影响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十四五”时期,经开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经济与社会发展机遇,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争取新的更大胜利。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东丽经开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提出超大市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经开区未来的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
科技和产业变革产生新的增长机遇。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革命性突破先兆,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等不同领域的新技术相互渗透、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基因技术等成为科技创新最前沿,新技术的突破加速了产业革命的变革,也使得产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未来五年,经开区要脚踏实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抢抓新经济机遇,以推进存量产业升级为目标布局新业态,以新产业、新经济培育为导向引育新动能,率先探索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超大市场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重新定义中国投资吸引力,有利于将外资群体转化为我国全球创新生态体系中新的力量,最终拉动现代经济增长、促进专业化分工、虹吸生产要素和资源等。未来五年,经开区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强化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可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结合,推动重大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
海河中游开发提供发展新机遇。借助天津市国家会展中心建设的机遇,经开区应充分利用好大型会展的展销机遇,深挖自身区位优势及产业优势,为经开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便利的交通为四区联动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同时借助区内较成熟的产业基础,在园区“二次提升”的过程中,有效融合工业设计、商务会展、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经开区动能转换效率。
此外,海河中段沿线开发及海河东路东延将为经开区发展各类高端服务业提供机遇,依托设计之都、借势国家会展中心,强化高端商务配套服务功能,也将有力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京津冀“一盘棋”带来的发展机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考察调研,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深化实施阶段,东丽经开区要积极服务京津冀“一盘棋”大局,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大历史使命,在深化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合作成果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科技创新、实体经济、要素市场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为深化京津冀互利合作不断注入新动能、新支撑。
?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和市、区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增强新形势下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能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智慧党建建设,为经开区实现“十四五”目标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强化党建引领,落实责任。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筑牢“两个维护”的政治忠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防范政治风险,及时消除政治隐患。坚持把加强政治建设贯穿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经开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切实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牢抓实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持续实施组织力全面提升工程,注重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和党员发展质量。加强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深入开展“支部书记轮值”、“园区主导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筑牢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认真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加大在产业工人、高知识群体和“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和积极分子培养力度,加强跟踪培养,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严”的主基调,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好“四种形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以“党建+项目化”为抓手,运用定项目、定目标、定时限、定责任、出亮点的工作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党建任务由“软”变“硬”、抓手由“虚”变“实”。促建设,党建助阵园区“二次提升”,秉承“快字当头、先人一步、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带头作用,把党建工作融入园区日常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带领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前行创佳绩。强服务,党建助力产业引育,以“党建+营商扶企”为抓手,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划分党建方阵,制作党建阵地地图,分区分块分色地对党组织的位置区域及党员人数等进行标注,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在园区各类企业的全覆盖。
?
“十四五”规划将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奋斗目标必将体现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和承上启下的特点,既要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又要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纲,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方位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坚持走“创新创业强区”之路。以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为主线,推进园区二次提升,加速互通开放,全面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格局,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新标杆。着力强化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落实新动能引育计划,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把东丽经开区打造成为天津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领航区,都市型产业示范园区。
“十四五”期间,东丽经开区将对标排名前三十的国家级开发区,紧紧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大项目推动为抓手,聚焦新动能引育、聚焦产业结构调整、聚焦二次提升,全力打造经济活力迸发、区域统筹联动的新发展格局,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东丽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招商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东丽经济发展新高地。
围绕一个中心:提升经济发展质效,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实体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扩大区域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推进改革创新,以改革再深化激活发展机制,扩大发展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立足一条主线: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坚持创新引领,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深化旧动能创新提升,加大新动能引育,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科技创新能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三大驱动力:强化产业高端化、创新高质化、园区生态化三个动力,推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营造以新研发和新服务为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以增强创新动能聚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为抓手,为园区注入新活力,发展壮大园区经济;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围绕“一高三新”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集聚具有爆发式成长潜力的新要素,提升创新效率,提高创新创业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对园区发展的全面支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园区管理,强化生活、宜居功能和服务能力,增强区域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赋能生态环境发展魅力。
“十四五”时期,东丽经济开发区总体战略定位是:
领航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区域影响力的
“产业智谷,都市创新示范区”
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制度优势,通过推进“一区多园”改革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园区经济总量扩大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经开区整体规划调整及“二次提升”,加速海河中游北岸总部区建设,实现与海河上游产业互通、互补,兼顾融合发展与错位发展。强化经开区对外开放的平台作用,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加大外资招商工作力度,拓展外资利用方式。重点发展新一代汽车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和高端服务业,加速聚集优势产业、重点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及产业升级领航区”。
新旧动能转换领航区。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以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新一代汽车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和高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完善产业链条,突出招大引强,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科技型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创新集群。面向新经济、新业态,壮大创新型业群体规模,形成示范效应。
创新驱动引领区。依托东丽区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资源集聚优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创新制度供给为核心,以打造创新创业特色载体为抓手,以孵化、引进、培育等为发展路径,实现科技发展要素集聚,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高新、高质、高效的创新创业生态,重点突破新一代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关键技术,率先探索以创新创业为引领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都市型产业示范区。充分挖掘海河产业带的生态性、功能性和经济性,进一步推进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提升空间布局合理性,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以海河为主轴,围绕东部设计之都的创新创意资源,西部生态屏障的生态旅游资源,南部会展中心和海河教育园的人才外溢资源,北部津塘公路的交通流量资源,完善海河北岸多点、多线、多联通的产业功能综合布局,逐步清退低效企业,植入企业总部、科技研发、高技术服务业等创新元素,以高新产业带动中国足彩网创业、就业机会,打造园区特色品牌,突出经开区生态环境优美和空间区位优越的资源禀赋。
“十四五”期间,东丽经开区要对标先进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的着力点体现在6个提升上,即:提升产业质量,提升产业规模,提升营商环境,提升城市面貌,提升团队管理水平,提升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争取进入前60。经开区在“十四五”期间落实“五四三二一”的目标任务,五是引育上市公司不少于5家。四是力争三级税收规模超过40亿。三是建设三条重要道路,也就是海河东路东延,机场大道,津塘二线。二是打造两条绿带,包括东丽海河北岸景观带和津塘公路沿线绿色产业带。一是指加速新动能引育,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比“十三五”末的存量翻一番。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5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规模达到203亿元,年平均增速达9%;工业总产值规模达到92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9%;三级财政收入规模达40亿元,平均增速16%;一般公共预算达13亿元,平均增速16%;固定资产投资达46亿元,平均增速11%;实际利用外资超过400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7%,打造3个百亿产业集群(汽车、高端服务业、新材料)。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45%;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3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50%;万元GDP能耗年降幅不低于1.2%;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达20个。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0家;国家级科技型企业230家;雏鹰企业达到122家;瞪羚企业达到12家;科技领军企业15家;科技型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外资研发机构数量达到5个;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到120个;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以上。
区域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开发区将打造成一个以创新产业为核心要素、高端制造业为核心,集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高端服务业比重较高,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社会治安状况持续稳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科技都市园区。
?
“十四五”时期是进入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东丽经开区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在“一区多园”统筹发展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升级新标杆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四大主导产业发展为保障,以新动能引育为路径,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开创东丽经开区发展新“新篇章”。
瞄准国际国内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的前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继续坚持“主导产业优先”的方针,合理推动战略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基础上,根据天津市新动能引育计划、战新产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和东丽区构建“311”现代产业体系的规划要求,以新动能引育为抓手,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与传统优势技术的深度融合,健全能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服务体系,抢抓爆发式增长新机遇。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的要求,重点打造新一代汽车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和高端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探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新方法,探索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新路径,夯实东丽经开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打造天津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瞄准整车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向电气化、轻量化、智能化变革的新机遇,发挥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建设的优势,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支撑,加强基于供应链、产业链、安全链的协同创新,围绕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加大对相关项目的引育,增强对整车的配套协作能力,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新生态,打造新一代汽车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紧抓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瞄准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动力电池、电动转向、电动制动、驱动电机、充电桩等重点领域,加速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企业等重点项目引进。依托园区产业基础,以电装电机、丰津汽车、丰田合成等骨干企业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鼓励企业向核心、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型。以永磁同步电机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以电装电机新能源汽车逆变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建设投产。加大产业对接、资金保障、技术研发的支持,满足本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的研发、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需求,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模块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全面延伸汽车配套产业链,鼓励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在联合研发、产品设计、定制化生产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增强对整车的配套协作能力。构建上下游协作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引进相关优质项目不少于50个,产业规模突破200亿。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紧盯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依托中汽中心的龙头带动作用,借助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和开放测试道路等平台,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感知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动力系统领域,搭建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引进和孵化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项目、制造项目和平台项目,加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展步伐。
以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为切入点,大力支持奥特贝睿等自动驾驶企业开拓市场;加快构建与智能网联汽车高度契合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拓展测试道路应用范围,依托中汽中心行业平台和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场景,引入具备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高成长企业。深化与中汽研的合作,重点发展AI算法、车联网和大数据、高精地图和出行服务等业态,积极打造具备专业化研发和孵化条件的自动驾驶众创空间,加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为创新企业提供技术、信息、资本、供应链等专业化服务,促进智能网联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融合发展,构建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到2025年力争引进相关优质项目不少于30个,产业规模突破10亿。
促进新材料产业层级跃升,引导传统企业向高端化、高新化、高质化方向转型升级,推进新技术、新模式在传统材料产业的应用,重点解决金属冶炼等领域产品业态低端等问题。
—— 先进钢铁材料领域。积极推进传统钢企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解决传统冶金产品和业态低端的问题,引导企业向高端化、差异化、智能化、平台化转型升级。实施钢铁产业升级与技术改造专项行动,鼓励钢铁材料企业产品高端化发展,推进新天钢、天津钢管集团等龙头加速攻关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向超高强板、船舶用特种钢板、高韧性汽车钢、高温合金管材、深海立管、耐热合金无缝钢管、精密无缝钢管等高端钢铁材料领域转型,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入信息技术企业,搭建钢铁数据平台,应用大数据优化配置产业资源,赋能天钢等本地龙头企业,加强企业联动发展。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加速钢铁金融、钢铁贸易、物流仓储、数据分析等领域项目引进,加速上下游产业聚集,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先进钢铁产业集群。2025年力争引进相关优质项目不少于30个,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不低于5%。
—— 前沿新兴材料领域。深化与航材院合作,攻坚前沿新兴材料领域。依托航材院在石墨烯领域技术上的优势,前瞻布局石墨烯、高性能复合材料行业,围绕石墨烯在封装材料、涂层材料、环境净化材料、电池/超级电容、防腐涂料、改性化纤等领域的应用,推进产业化项目的培育和优质项目的引进,加速上下游企业及相关项目的聚集。推进中航装甲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抢抓龙头科研机构成果落地转化布局,打造石墨烯产业品牌优势,尽快形成以石墨烯应用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特色集群。2025年力争引进相关优质项目不少于30个,经济规模达到20亿。
—— 先进焊接材料领域。依托金桥集团在先进焊接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攻坚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先进轨道交通等高端焊接材料的核心技术,围绕低温钢、镍基合金、铝基合金、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焊接材料领域,提升和拓展产品的应用层级,提高附加值。借助乌克兰巴顿焊接学院科研优势,加速跨领域、跨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金桥焊材由生产焊接材料向生产焊接装备及提供焊接服务转型,打造综合型焊接材料研发制造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引进相关优质项目不少于20个,经济规模达到135亿。
力争到2025年,打造5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领航园区。
强化动能引育,夯实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加速氢能科技园建设,引育氢能产业集群,构建技术、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氢能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氢能产业集群。
—— 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领域。以氢能科技园开发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板、车载储氢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加速国际知名企业及先进技术项目的引进。以氢能科技园创新研发区为核心载体,引入一批研发机构,紧盯产学研协同发展与成果转化,重点承接中汽研等科研机构氢能驱动领域研发、测试、中试、成果转化应用等项目,打造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推进氢能驱动领域关键技术应用创新。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对电堆、关键材料等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研发,鼓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开展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产品研发生产,培育造一批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品。
—— 氢能燃料电池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检测领域。加速推进中汽中心氢燃料电池国家检测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中汽中心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方面的检测能力,打造国家氢燃料电池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支撑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园区氢能燃料电池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检验检测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关键零部件相关研发、测试和验证等检测服务,支持与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合作,通过优质项目集聚,发展氢能检测认证技术,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氢能源检测基地。
力争到2025年,完成氢能产业链关键企业布局,引进相关优质项目不少于20个,经济规模超10亿元,初步建成区域氢能产业集聚和比较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领航科技园区。
紧抓“健康中国2030”、“互联网+医疗”等战略机遇,深化打造医疗器械特色园区,加快本土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医疗器械企业发展,支持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打造创业孵化平台,引育一批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的优质企业。推动研发机构资源开放共享,支持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瑞普生物、博奥赛斯等区内重点院所、企业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公关,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高区域医疗器械产业技术水平。发挥龙头企业、科研技术机构集聚的优势,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财力贡献高的项目落地。
发挥天津市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产业联盟作用,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共同体,依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加快质谱检测领域成果转化;发挥中核安科锐等医疗器械企业在高品质医学成像设备领域的产业资源优势,推进医学诊疗影像设备领域发展;深入挖掘区内基因检测、医疗数据类服务企业,积极培育精准医疗服务新业态;拓展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加速推进各类植介入人工器械和高值医用耗材相关项目的聚集;聚焦体外诊断试剂产业,支持重点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加速产业创新发展。
力争到2025年,引进相关优质项目不少于50家,形成50亿级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打造成为重点特色园区。
充分发挥东丽经济开发区滨临海河,紧邻机场,“双地铁”贯穿,位处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的区位优势,以海河沿线开发以及东丽区打造“一核一区两带”城市格局为契机,秉承“高端引领,服务转型”的理念,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城市创新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不断拓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新业态,重点发展以检验检测为主的科技服务业和以总部经济为主的高端商务商贸服务业。
—— 检验检测领域。发挥经开区检验检测资源集聚的优势,重点瞄准环境、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以及汽车工业领域,发展面向研发、生产、售后全过程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充分发挥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华测检测、斯坦德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大企业平台化转型,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持续发展。推进华测北方基地、斯坦德集团北方检测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检验检测设备制造企业向提供检验检测服务领域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商务商贸领域。充分发挥经开区的区位及交通便利优势,加速培育高端商务商贸服务业聚集。依托东谷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财智大厦等楼宇载体资源,创新招商思维和方式,不断拓展新模式、新业态,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历史契机,瞄准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会展商务及培训、设计服务领域,重点引进一批国企、央企及大型民营企业总部,打造区域楼宇总部经济标志区。借势国家会展中心以及“设计之都”的建设,打造海河经济发展带。以会展经济、创意设计、研发服务为重点,推进高端服务业向高价值链、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全面优化商务服务配套功能,满足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需求。
力争到2025年,引进相关优质项目不少于80家,形成百亿级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建成新模式引领,新业态集聚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以打造津塘公路沿线绿色产业带为契机,加速融入东丽区“一心一区两带”的空间发展格局,通过深化“一区多园”改革,打造以经开区为核心,各分园联动发展的模式, 形成北区(金钟商务区)偏重轻工业和服务业、东区(军粮城工业园及无瑕重机工业园组团)偏重战略性装备制造业,“西轻东重”的多层竞发、呼应发展格局,进一步释放园区发展活力,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面推进东丽海河中游北岸景观带及总部经济区建设,提升东丽区海河北岸整体景观水平,依托海河中游开发、国家会展中心、设计之都,以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创意设计为重点,打造商贸和商务集聚区。提升改造园区道路,优化经开区交通路网,推进海河东路、津塘二线、机场大道3条重点路网建设,增强园区交通路网外部联络的通达性。推进经开区规划整体“二次提升”,加速东部启动区建设、地铁11号线上盖开发,努力打造具有更大产出效益的工业TOD,与有实力的工业地产商开展园中园合作,以社会资本推进低效土地再次开发利用。以新一代汽车技术、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高端服务业为重点,加速新动能项目的引育。推进电装电机逆变器、斯坦德北方总部基地、中航装甲产业基地、瑞益瑞美动物疫苗等项目建设,提升主导产业发展能级。
打造检验检测特色园区。以华测检测、斯坦德检测等龙头企业为带动,发挥东丽经开区检验检测资源聚集的优势,鼓励发展面向研发、生产、售后全过程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速引进国内外优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将检验检测产业链向更高层次延伸,打造一流的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新高地。打造医疗器械特色园区。以东丽经开区医疗器械园为载体,依托苏州医工所、博奥赛斯等重点医疗器械设备企业,搭建集医疗器械研发、孵化、转化、产业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化链条,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打造无瑕分园新能源产业聚集区。完成氢能科技园、三大铁、无瑕园片区控规落位。以先进材料、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加快土地整理及优质项目引进;积极引导“三大铁”、一重、赛瑞等龙头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鼓励企业向核心、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型;瞄准产业链头部企业、具备快速爆发增长的企业,明确招商目标,实现精准招商;打造氢能科技特色园区,推进中汽中心氢燃料电池国家检测中心项目建设,构建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关键零部件相关领域。依托氢能领域龙头企业,引育一批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力争打造产业集聚、技术一流的氢能技术及示范应用新高地。
打造军粮城分园动能转换承载区。以军粮城工业园为起点,完成西扩和渤化硫酸厂片区整合,完成园区控规落位。全面完善企业清退机制,加速低效产能企业的清退及闲置载体整理,提升载体空间。依托经开区核心区“二次提升”,聚焦龙头企业及主导产业,构建科学的评价与选拔机制,紧密承接核心区优质产业资源,将具备竞争优势、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优质企业纳入园区。积极开展新经济招商拓展增量,以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重点瞄准智能装备、高端关键零部件、高端商务商贸领域,加速优质项目集聚,全面提升园区产业能级,打造动能转换承载区。
打造金钟分园高端服务业聚集区。进一步梳理土地和存量企业现状,做好土地规划和资金平衡测算,以科技服务、高端医疗器械、高端商务商贸为主导产业,通过引入满足综合开发的大项目和有实力的开发商,带动区域规划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分批次梯次稳步推进土地开发,早日释放发展活力。
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新趋势,以经开区现有科技创新资源为基础,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创新型企业成长为核心,坚持科学“引”,把服务好现有企业作为最大的招商引资,全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速优质项目落地。强化精心“育”,深入开展“保苗育种”工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筑链补链”工程,推动小升规、规升巨、巨改股,营造完整产业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天津市创新创业先行区、新动能引育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区。
加速引育创新型主体,支持园区企业技术创新。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和新经济企业,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计划,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的品牌优势,聚焦产业龙头和实体项目,加速优质项目引育。鼓励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强化专利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攻关核心技术,加速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依托双创平台,以新一代汽车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为主要目标,梯度培育一批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雏鹰企业,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为高企。到2025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0家,国家级科技型企业230家,雏鹰企业达到122家,瞪羚企业达到12家,科技领军企业15家。
围绕主导产业,推动创新载体提质增效。以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项目为契机,充分借力东丽区科研院所、孵化载体集聚和传统大企业实力雄厚的优势,通过深化与中科院医工所、北京航材院、中汽研院合作,推进创新创业载体专业化、市场化、特色化升级,构建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优势载体平台。重点提升芥末咖啡众创空间和瑷车众创的服务能力,培育和完善高端资源要素载体和创新创业空间;依托科丽泰国家级孵化器,逐步实现重点产业孵化载体全覆盖,增强高端资源要素的吸附力和辐射力。围绕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模式,打造科技创业孵化育成链条,真正实现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试点推行业界共治模式,支持多元主体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打造具有东丽特色的新型孵化载体。到2025年形成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
构建创新示范园区,健全人才服务链条。面向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和高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引进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提供人才认定申报、人才补贴申请等服务。实施精英服务计划,着力解决高端人才生活配套、子女入学等需求。扎实推进技术中介和经理人队伍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转移,打通人才、科研院所技术供给方与企业技术需求方转移转化的渠道,健全技术转移服务机制,切实保障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最终顺利实现技术转让、人才流动。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夯实企业服务基础,坚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标准,不断健全、优化工作机制及服务流程。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实体经济发展为着力点,以推进改革创新服务为中心,推行代办制和“马上办”,以帮办、陪办、代办为常态,帮助企业切实解决难题,不断提升经开区企业服务水平,打造最优的园区营商环境,用优良高效的服务,让新企业愿意来,老企业不愿走。全力推进上市公司的培育和引进,重点为有上市前景的金桥焊材、中航装甲、富士达、捷盛东辉、三英精密、中核安科锐、艾克凯胜等企业营造有利条件,加速企业上市进程。
创新服务模式,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一代汽车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高端服务业等主导产业领域,全面探索产业“链长制”管理模式,发挥“链长制”在区域产业链中的积极作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工作,推动经开区产业链上企业的产、供、销对接,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的引育,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构建现代化的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应用,提升经开区经济网格在企业基础档案管理、企业问题收集、问题转办解决、企业产业链对接等方面服务能力,提升整体网格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充分发挥园区靠近企业、了解企业的优势,扩大对企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真正缩短对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围绕全面融入东丽区发展的战略导向,聚焦治理效能提升,加快推进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园区发展由粗放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园区治理精细化。制定并细化区容区貌、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细则,抓实抓细园区管理。开展区容区貌整治,实施“增彩工程”,开展建筑工地整治,推动园区环境品质提升。开展交通秩序整治,通过改扩建和立体化改造加大停车位供给,规范停车秩序。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落实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密切关注闲置土地和厂房,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违法用地行为。打造智慧城市,加快5G基站建设,构建优良的5G 产业生态。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强化安全生产理念,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应急救援方案,不断夯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强化集约管理,推进土地利用高效化。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加快征拆进度,盘活存量土地,拓展产业项目招商空间。加大对闲置低效土地的处置力度,与上级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通过置换、收购再出让、引进合作等方式,推动低效用地尤其是工业用地的再利用。整治“厂房低效化”,对不事生产、厂房长期出租的企业,通过鼓励引优扶强,培植新税源,着力提升资产效益。整治“地块碎片化”,清理清退占地面积小、经济贡献低的部分企业,实行连片收储、整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整治“企业僵尸化”,针对不产税的工业地块、僵尸企业、烂尾厂房,靠引进新资金、上新项目,注重兼并重组,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力争有效盘活,破解低效用地“难题”。
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发挥经开区优势,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阶段新要求的基础上,聚焦重点领域,承接北京外溢产业资源,加强与河北省的科技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互联互通,优化区域产业生态,通过强化产业协同、创新协同、人才协同和生态协同,推动经开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
强化产业协同。以产业协同发展为导向,以优质项目引进、重点项目推进为目标,围绕新一代汽车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和高端服务业四大产业,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围绕产业规划,加强与北京园区的合作,推动互联互通,构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力争到2025年,引进北京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不少于100个。
强化创新协同。全面推进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加大京冀优质外溢产业资源导入力度,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圈,以园区为承接载体,深耕现有中核、中航发、中科院等院所在东丽的资源渠道,加速引入研发机构。围绕重点领域,合理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承接中国足彩网的北京优势项目落户经开区。加强与中关村等创新创业高地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探索与其他北京科研院所、机构合作,强化创新协同。到2025年,实现承接北京外溢产业创新资源能力全面提升,引入北京创新优势项目不少于30个。
强化人才协同。加大落实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完善跨区域人才服务网络。以园区合作为切入点,开辟北京高端人才引入绿色通道,搭建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服务网络,围绕重点合作园区和平台,加强高层次人才交流和联合培养。配合推动京津冀专业技术职称互认,促进人才柔性流动。增强经开区对北京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促进高层次人才沟通交流。
?
全面落实东丽经济开发区“十四五”规划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十四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涵转变为全方位创新的变化趋势,围绕园区“二次提升”,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激发园区创新主体的发展活力,进一步改善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夯实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政策供给、项目支撑等方面保障,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和目标。
为促进经开区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提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落实评价程序和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园区发展的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推动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密切配合、横纵结合的规划推进机制,确保规划落实。建立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的年度计划实施机制,根据规划逐年分解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发展目标进行考核,对各部门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
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推广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混合经营模式,推进平台开发的PPP融资模式。完善专业化队伍建设,减少管理层级,采取竞聘上岗,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园区统筹管理,全面推动四个园区的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招商引资、统一企业服务。强化对中小创新型企业的支持与服务,积极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完善财政制度,加强存量整合,优化增量安排,健全财政支出保障机制,优先满足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基本建设预算,保障园区“二次提升”。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坚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重点产品示范应用。落实国家和天津市扶持中小企业的各项金融政策,细化主导产业领域资金使用方案,明确资金支持重点,加强产业链配套。
把“支持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项目与国家级经开区考核指标体系相结合,打造专业服务平台,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围绕主导产业为创新创业落地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速高质量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搭建主导产业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制定针对性的奖励政策,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调动市场主体创新创造的活力。
坚持外资、民资、国资三资并举,招大引强,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尤其是符合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企业积极进行项目对接。
加强产业链引商。以引入符合园区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引进新一代汽车、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的技术和企业,着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链长、资源转化能力强、符合环保要求和行业标准的大项目。
利用好扶持政策。研究国家经济政策走向,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天津市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及国家、地方扩内需促经济保增长方面给予的财政支持,做好项目对接,争取资金支持、财政项目支持、大项目落地。
完善招商工作机制。注重专业招商人员培养,提高招商人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进一步加强招商机构内部管理,完善招商例会制度、重大项目推进制度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搞好跟踪服务,健全投诉受理机制,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健全招商人员奖励激励机制,加大对招商人员的奖励力度。
深化企业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筑牢企业智能化服务基础,完善“一企一册”企业电子化档案,全面智能化掌握企业经济数据动态,把握企业经营问题,推动形成政商亲、清关系的氛围。梳理并优化企业标准化服务流程,让企业办事少跑路、少等待,解除企业生产后顾之忧,把中国足彩网精力“解放”到生产经营中,全力打造便捷、顺畅的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规定落实属地安全生产责任。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档案,提升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督导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健全企业安全制度,保障安全投入,加强安全培训。落实属地安全监管责任,切实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加强安全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细化每个企业的安全措施,保障区域企业生产稳定运行。建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明确园区项目准入条件,制定“禁限控”目录,实现安全监管科学化、专业化、常态化。
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人力资源的集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重大投资政策等对人才集聚进行牵引和规划;发挥经开区既有产业基础优势,围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制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中长期建设方案,实现人才需求的差异化和结构化;积极通过宽松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人才,建立人才集聚的区域优势。积极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战略确定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