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区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
一、综合
201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51.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11.8%;第二产业增加值261.66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385.97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0.6∶40.2∶59.2。
图1:2015-2019年东丽区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收入小幅增长。2019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23亿元、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45.92亿元,比上年下降8.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6%。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13.64亿元,下降3.8%;企业所得税8.30亿元,下降9.0%;个人所得税1.15亿元,下降23.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81亿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73亿元,教育支出14.8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0亿元,医疗卫生支出6.96亿元。
新动能持续加快发展。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快于全区规上工业3.0个和3.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其他服务业中,新经济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高于行业整体7.8个和6.0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2019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亿元、增长9.0%。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948亩,总产量21363吨;蔬菜播种面积13278亩,总产量38780吨;瓜类播种面积680亩,总产量1818吨;棉花播种面积2974亩,总产量281吨;肉类总产量911吨、牛奶产量3467吨、禽蛋产量448吨、水产品产量8223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下行压力较大。2019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20.56亿元,可比价增长1.8%;全年工业生产波动较大,受减税政策和天钢混改等多种因素影响,规上工业产值下降0.3%,增速由正转负。28个行业大类中,有17个行业产值增速为负,降幅面在六成以上;21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127家企业产值较同期减少,占全部规上企业总量的60.2%。企业盈利能力不高,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5%,低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8.1个百分点;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87.90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5元,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元。由此可见,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高,营业成本较高。
建筑业小幅下降。2019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1.09亿元,可比价下降4.2%。全区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125.86亿元、下降1.4%;建安投资全年增速由负转正,实现4.6%的小幅增长。截至年末,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企业168家,比上年末增加13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1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9.3%,高于全市增速15.4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1936.3倍,第二产业下降10.2%,第三产业增长32.3%;三次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2∶9.2∶88.6。
五、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
商贸市场发展势头较好。2019年,全区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95亿元,可比价增长4.2%。全年实现销售额3875.32亿元、增长7.1%,其中限额以上26个商品大类中14个实现增长,日用品、金属材料和家用电器等10个类别销售额净增超过亿元,拉动全区限上销售额提高7.3个百分点。
住餐市场持续活跃。2019年,全区实现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59亿元,可比价增长4.4%。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0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全区营业额的94.7%;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72亿元。
六、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保持增长。2019年,全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63亿元,可比价增长2.9%。全区93家规上交通运输业企业在重点行业和新增企业的拉动下,实现营业收入72.55亿元,增长8.5%,营业利润增长28.1%,实现收入利润率0.2%、同比提高1.6百分点。年末拥有营运汽车9616辆,吨位数达到12.76万吨。
七、金融
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2019年,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6.44亿元,可比价增长6.3%。年末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959.0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净增38.9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为403.96亿元、增长2.6%,居民储蓄547.51亿元、增长10.6%。全区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61.84亿元,比上年增长6.5%,新增贷款额10.60亿元;其中企业贷款672.10亿元,增长5.1%,新增贷款额39.66亿元。
八、开发开放和旅游业
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水平。出台《东丽区深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全年引进内资项目331个,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169.19亿元。引进外资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额0.26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总额9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游客总量427.58万人次,其中,景区景点接待249.90万人次,宾馆饭店接待178.33万人次,其他接待9.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32亿元,其中景区景点综合收入1.92亿元,宾馆饭店收入3.05亿元,其他收入0.36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壮大。2019年,全区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引进逸阳文思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完成好美嘉园中学等5所学校主体建设,建成华城庭苑等12所幼儿园,211所无证园全部得到有效治理,新增学前教育学位6660个。全区现有普通中学20所,招生5175人、在校生15214人、毕业生4423人,职业学校1所,招生922人、在校生2989人、毕业生1067人,小学35所,招生4867人、在校生27593人、毕业生354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5人、在校生195人、毕业生3人,幼儿园61所,招生4724人、在园幼儿11415人、毕业幼儿2548人,托幼点153所,招生1482人、在园幼儿7140人、毕业幼儿1905人。
科技事业实现新跃升。2019年,在全市率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3家、增长51%,超过前两年新增数量总和,总数达326家。科研机构提质增效,建立常态化跟踪服务机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3个。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发展,华明高新区设立中科院天津创新产业园运营平台,执信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引进各类人才6000余人,人才集聚氛围更加浓厚。全年专利申请4248件,其中发明专利952件,实用新型专利3076件,外观设计专利220件;专利授权2711件,其中发明专利222件,实用新型专利2331件,外观设计专利158件。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加大医疗服务覆盖面,聚焦“一老一小一急一投诉”,新增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6个120急救站,扩展市儿童医院等医联体诊疗服务,完成乡医一体化管理部署。落实心脑血管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68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07人,注册护士470人,药剂和检验人员303人。年末全区实有床位1401张,医疗机构63个,其中医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门诊部39个,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全年总诊疗人次277.04万次,健康检查人数17.59万人。
文化事业推陈出新。整合提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增3所24小时“阅东方”城市书房,加大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组织群众文体活动150场,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下基层演出40次,新办充值文体惠民卡7090张。持续推进文化“双百”工程,组织文化惠民演出100场、公益文化培训105堂。全区有图书馆1个,藏书29.22万册;每个街道有1个文化中心。
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建成64个社区健身园,1个笼式足球场、2个多功能运动场、1个全民活动中心。成功举办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举重、乒乓球项目比赛和东丽区机关干部职工运动会。
十一、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生态环保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紫英路、新泽路完成道路建设,登州路等10条道路实现竣工通车,雪莲路等13条道路主体完成建设,津塘公路等5条县级及以上公路完成大修改造,地铁11号线工程完成地上物拆迁。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加快建设,东河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竣工,总线路规模51公里电力“1001工程”全面铺开。区域内7处公交首末站新安装充电桩149个,推动调整优化公交线路16条。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蓝天幸福感”持续增强,全区PM2.5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超全市平均水平。推进“钢铁围城”治理,完成国电、军电4套机组烟气治理项目,天钢集团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健全完善河湖长制,持续做好西河等4条二级河道生态修复,完成津滨河清淤工程,河湖“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水环境治理公众抽样调查满意率达98%。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确定“一廊两芯两环六片区”空间布局,启动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完成绿化造林1.92万亩;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7%,清淤沟渠60余条、65公里,完成76座非卫生公厕改造任务。
十二、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小幅增长。截至2019年末,全区共有常住人口76.72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城镇化率为98.79%。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2.03万人,比上年增加1.56万人。其中,男性20.87万人,比上年增加0.74万人;女性21.16万人,比上年增加0.83万人。
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全面实施“双万工程”,促进多渠道就业,新增就业1.9万人,其中本区1万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4.50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数17.2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2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44.25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9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5.32万人。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0元,比上年增长7.4%,首次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7%、43.0%和3.2%。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60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24.0%、23.4%和14.5%。
注:1、2019年各项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