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2日在东丽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贾 堤
区长贾堤代表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东丽经济社会发展极其特殊、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东丽绿色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奋力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新区的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从未因情况复杂而失去目标,从未因风险增多而放弃追求,始终坚持变中求稳、稳中求进、进中突破,着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9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83.5亿元,年均增长4.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4万元,年均增长6.3%。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着力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落实。打造高质量的承接平台载体,华明高新区、东丽湖纳入京津冀和天津市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京津冀产业协作天津创新中心落户东丽经开区,与中关村E谷等园区运营商共建特色产业载体和“微中心”。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进北京项目521个、总投资791亿元。推进重大项目合作落地,中交建、国家电网等一批央企及下属单位在我区投资布局,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中心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3个,中航装甲、核兴航材、电装电机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汽车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加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增41家、总数达到6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0.5%、提高4.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达到6.4%、提高2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1003家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0家和38家,天钢集团、钢管制造等一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工业增加值率由18.9%提高到22.6%,高能耗产业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8.5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达历史峰值,亩均产出增长43%,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从34%增至78%。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商贸经济不断扩大,商品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6.2%和5.8%,宜家家居消费带动作用凸显,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投入运营,沃尔玛山姆店等项目加快建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银行存贷款余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累计竣工投产5000万元以上项目112个,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科技实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量质齐升,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0家、雏鹰瞪羚企业356家,均实现大幅增长。在全市率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0家、增长220%。推动科研机构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建成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占全市的21%。民航大学科技园建成开园,市级以上双创载体达到18家,培育1050家创新型小微企业、106个创业团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实施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400余项,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5家、工程技术中心13家、企业技术中心37家。清华高端院“一院一园一基金”成果转化模式不断完善,“清华系”“中科系”等科研院所引领作用持续释放,与区内400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输出科研成果197项、孵化企业164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7%,位居全市前列。创新体系加速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协同创新服务网络加速构建,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91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7倍。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围绕创新链引进6支天使创投子基金,推出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新模式,支持1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组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2个市级人才创新创业联盟,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我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国家双创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融入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着力抓好精细化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格局更加清晰。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及16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屏障整体规划取得实质性成果,“一环十一园”中的程林公园、柳林公园城市设计获得批复。全面融入“津城”,开展环内地区统筹开发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基础性工作全面展开;积极对接“滨城”,与滨海新区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推动规划、设施、产业、生态等多方面协同联动发展。城市功能更趋完善。群众出行更加便利,修建城市道路60条45公里,新增公交首末站11座,新辟优化公交线路80条,新建停车场19座,1100余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泊位分时段向社会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3平方公里、管网建设30公里,新建提升4座污水处理厂,扩建改造新立、东河泵站,建成区26%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建成投用,电力“1001工程”全部竣工,重点区域5G网络实现全覆盖。便民商业加快布局,新增17家标准化菜市场,建成金钟等一批社区商业中心。城市管理更显精细。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建立城市管理督查机制,推出土地、河湖长、市容绿化、停车秩序等一批管理制度,开展环卫一体化试点,建筑垃圾实现动态清零,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大棚房”问题点位全部整改到位,51项“飞地”治理全部高质量完成,依法拆除观璎戏校、矽谷港湾等一批历史遗留违建。坚持创则必成,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造现代化的美丽东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园区围城”治理圆满收官,“钢铁围城”治理取得实效,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200家、提升改造117家。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控新建项目污染“五控”治气,PM2.5浓度下降44.8%,达标天数比例提高11.9个百分点。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推进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措”治水,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同比改善41.2%,考核断面达标率100%,全域消除黑臭水体。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第二轮督察边督边改任务全面完成,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人居环境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取得实效,农药化肥施用量减量行动深入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农田残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改造76座公厕,110万平方米拆迁村纳入环卫一体化扫保。市容市貌显著提升,清理脏乱点位5万余个,清整疏浚河道沟渠162公里,整修建筑立面117万平方米,新建提升绿地34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位于全市领先水平。生态工程加快建设。14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全面展开,造林1.8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676亩,修建游览路、田间路、林间路26.8公里,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快建设,古海岸湿地绿廊对外开放,一级管控区蓝绿占比达到76%。组织实施自然艺苑区、丽湖带状公园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总面积1.6万亩的东丽湖、新立、东丽郊野公园建成对外开放。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扛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旗,着力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激发了更大的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一制三化”改革,大力推行“五减”“四办”“承诺制审批”,“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事项办理“网上办”“一次办”均达99.6%以上,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备案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位于全市前列。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开通政务服务线上“旗舰店”,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服务,企业开办实现1天办结。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惠企各项政策,认真践行亲商承诺,解决企业发展难题4000余个,为企业减负超50亿元。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企业主体增至4.1万家、年均增长9.9%。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一区多园”改革深入实施,东丽经开区、重机工业园、军粮城工业园、金钟物流园实现整合,临空经济区引入市场化开发机制,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关停注销空壳低效企业201家,实现资产集中经营65万平方米,形成“3+4”区管企业架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8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全面建立。率先开展新型产业用地试点,探索出一条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土地复合利用的新路径。区街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机构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开放型经济质效双升,新设立外商企业59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9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6%。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引进优质项目3000余个,到位市外内资831亿元、年均增长3.3%。高水平举办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中国临空经济论坛,成功承办全运会、残运会、CBA等大型赛事活动,“东丽杯”文学评选活动成为全国标志性公共文化品牌。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提高。民生改善提质提效。聚焦住有所居,完成棚户区改造5.1万平方米,竣工还迁房427万平方米,8.8万群众喜迁新居。提升改造29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实施684万平方米还迁房住用安全维修,完成历史遗留还迁房登记办证7.5万套。聚焦充分就业,新增就业1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率达95%以上。聚焦老有所养,新建养老机构7家、日间照料中心19家,建成老人家食堂111家,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居家养老基础进一步夯实。聚焦兜底保障,健全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推动社会保险提质扩面,全面完成10个困难村帮扶任务。五年来,实施完成100大项253小项民心工程,区财政80%以上的支出用于民生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11所中小学校、14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7万个,组建百中华新学校等5个教育集团,高质量完成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任务,成为全市唯一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健康东丽加快建设,东丽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改建中医医院东丽湖院区,新建改造4家卫生服务中心和14家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有效签约17.5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60%。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成东丽博物馆、美术馆、数字文化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民健身设施实现动态全覆盖。全面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连续八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民武装、审计、侨务、人防、档案等工作成效显著。东西部协作深入开展。拨付帮扶资金7.7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11个,落实消费扶贫5.2亿元,引导22家企业落户投资,4个受援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持续强化产业帮扶,加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打造党群网格治理新模式,整合12类管理职责、下沉39项服务事项,建立“巡办分离”“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实现基层治理全域覆盖一张网。畅通民意办理渠道,建立“513”办理机制,“12345”便民服务热线考评成绩保持全市前列。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建成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七五”普法取得显著成效。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不忽视每一个风险、不放过每一个隐患,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全区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持续巩固,立体化治安网络加快构筑,平安东丽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五年来,我们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全面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落实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累计办理建议提案704件。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加快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落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推进审计监督同纪检监察、政府督查形成合力,严厉查处城市化、市容、民生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坚定对党和人民、对东丽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工作宗旨,既开新局谱新篇、又理旧账解难题,扎实开展“查漏洞、补短板、还欠账”、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专项工作,务实精准高效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坚定的意志、艰辛的付出、精准的举措全面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街道园区部门履职尽责、知重负重,企业家和市场主体团结一致、坚韧不拔,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广大市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全区没有出现本地传播病例、没有出现大范围隔离,为天津疫情防控作出了东丽贡献。我们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再次彰显了东丽人民的团结、东丽人民的担当、东丽人民的奉献,更加坚定了不断奋勇向前的信心决心。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首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挑战敢于挺身而出,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化解了前所未有的金融风险,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一次创成国家卫生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东丽迎来了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归功于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全区人民的辛勤付出,归功于各位企业家的拼搏奉献。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驻区各企事业单位、各金融机构,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东丽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产业链水平不高,主导产业能级有待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还不够强劲;土地利用效能偏低,城市功能品质、生态环境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精准满足群众需求的能力还不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矛盾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社会治理还需更加精准精细;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不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毫不回避、认真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东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争先进位的冲锋号角。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计,统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坚信使命愿景,勇于担当、全情投入,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
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融入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着力构筑创新创业高地、新兴消费高地、绿色生态高地、品质生活高地、人才汇聚高地,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东丽贡献。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安排部署,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牛鼻子”,以推进产业联动、创新协同为抓手,深化区校、园区、机构、平台、地企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加快形成东丽经开区、临空经济区、华明高新区、东丽湖错位联动、竞相发展的承接格局。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开发建设。
(二)深度融入“双城”发展格局。以引领“津城”品质提升为目标,密切参与产业分工和功能分担,实现空间融合、功能互补、设施共通,高标准推进环内重点片区统筹集约开发。以链接“滨城”协同发展为牵引,开展紧密型战略合作,加强规划、产业、配套等重点领域协同,推动自贸区制度创新延伸赋能区域发展,打造都市临空经济中心,共建东丽—空港国际航空城。
(三)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一批高水平研发中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高成长性企业保持高速增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大力引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引进培养,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形成引才聚才新优势。
(四)全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高质量构建“31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集中攻坚6条产业链,引育引领性强的龙头项目,打造有灵魂的特色主题园区。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新型产业用地复合利用效益,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集体经济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效益,深化服务贸易创新,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探索发展免税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办好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等重大活动。
(六)加快打造消费商贸“双中心”重要支点。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兴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打造特色消费、吸引外来消费、满足群众高品质消费方面多点发力,打造东丽湖文旅体消费品牌,提档升级“新立经开”、“万新临空”、金钟、军粮城四大商圈,形成若干主题鲜明的商业地标、商贸节点。
(七)持续争创最优发展环境。对标“双碳”目标,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高水平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巩固提升城市化建设成果,补齐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服务设施短板,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序化、优化”五大工程。坚持全民参与、共同缔造,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区。
(八)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深入做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建立全域覆盖、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高各类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丽。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已绘就,奋楫扬帆正当时,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凝心聚力、同向发力,就一定能再创东丽发展新辉煌,大踏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全力构筑“五个高地”的奠基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抓牢“接力棒”、对标“最强者”、拼出“新优势”、跑出“加速度”,深入落实“四个全员抓”工作机制,全力打好“治引育稳促”绿色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加快绘就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新区的壮美画卷。
综合各方面因素,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以上,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我们将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努力实现区委确定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东丽经济要有质量、有分量、有力量,必须扭住实体经济主攻方向,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阶段性特征,主动对接北京经开区、清华科技园等园区,围绕首都总部经济密集区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导入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发挥驻京招商服务中心作用,用好商会、协会、招商中介等平台资源,大力引进央企合作项目和相关企业、区域总部及功能性项目,落实京冀项目160个。做强先进制造业。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集中攻坚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车联网)和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轻工6条产业链,带动重点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以上。实施产业链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培育1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入库10家规上企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落实智能制造项目30项,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5G应用场景建设。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新增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创建企业2家,支持华明高新区打造绿色园区,完成粗钢产量压减目标。做优高端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新业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紧紧抓住天津构建消费商贸“双中心”机遇,加快推进“新立经开”“万新临空”商圈建设,商品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增长6%以上。做精现代都市农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东信花卉科技园二期3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区核心区投入运营,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甘肃受援地1个乡村振兴重点县、3个共建产业园区、7个示范村创建工作。
(二)聚焦创新引领,着力壮大发展新动能。东丽要发展,必须抓创新;东丽抓创新,必须争一流。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抓实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突破500家。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清华高端院“一院一园一基金”建设,支持企业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新增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精益创业集聚平台,推动民航大学科技园晋升为市级大学科技园。强化科技创新融合服务,发展4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打造华明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聚集区,创新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探索设立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帮助实体企业融资120亿元以上。增强园区产业承载力。东丽经开区加快“二次提升”,优化核心区功能布局,打造金融、政务、产业、商务、生态5个功能组团,同步推进分园规划建设和项目招商,加快中交京津智慧产业园、欧普康视口腔产业集群项目落地。华明高新区竣工载体12.4万平方米,推动设立海银前哨基金和垠坤创投基金,发挥医疗器械审评查验中心创新服务窗口优势,加快引育一批医疗健康项目。临空经济区启动科技创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盘活产业载体4万平方米,深入对接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滨海国际机场,实现融合联动发展。东丽湖启动“两湖”提升改造,加快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设招商,盘活产业载体3万平方米,全力推动地质调查局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新主体的聚集区,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推动英诺美迪医疗器械、联东智能制造、中南高科航空科技、坤鼎汽车等一批主题产业园规划落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力。优化招商引资机制,用好市场化招商渠道,着力引进引领性强、影响力大的龙头项目,落地市外优质项目8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际利用内资超过185亿元。提速项目建设,开展项目预审、联审,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全流程跟踪服务,确保垠坤未来汇二期等26个项目开工,海特二期等15个项目竣工。
(三)聚焦绿色生态,着力打造最优城市环境。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东丽,必须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在服务构建“双城”发展格局中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好安居工程收官战,竣工还迁房68.9万平方米,采取剩余房源优化配置等多种渠道实现应还尽还,建设好最大的民生基本盘。提升居住环境,创新物业服务管理试点,实施16.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霞宏道等4条道路主体工程,推进金钟、新立污水管网配套泵站建设,加快实施张贵庄污水处理厂二期和东丽湖南部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成区32%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持续提升市容环境,实施10条精品示范道路环境建设,启动40条精品道路综合整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准确投放,实现全区环卫作业一体化社会化运营。打造绿色宜居环境。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减碳降碳,开发低碳能源,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农光互补”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修建南北片区29.6公里游览路,实施金钟河沿岸生态修复工程,完成绿化造林2450亩,一级管控区水系实现连通。做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全面建立林长制。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深化燃煤源、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综合治理,妥善应对重污染过程,PM2.5年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达到市目标要求。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大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业农村水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国控断面达标比例达到全市考核要求。扎实落实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环内地区开发。确定环内地区产业定位,编制街区控规、城市设计,加快土地出让,启动程林公园起步片区建设。
(四)聚焦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东丽要走好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必须更大力度抢抓机遇、破除障碍、做优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一制三化”改革 3.0 升级版,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制度,负面清单之外行政许可事项均承诺办理。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全区政务服务事项与国家事项目录“应关联尽关联”。以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为导向,健全代办员、企业保姆等制度,加大民营企业保护力度,“台账式”解决涉企历史遗留问题。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国企改革,关停注销空壳低效企业,实施经营性资源整合和建设项目集中管理,加快区管园区平台建设,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实施授权经营管理改革,推进公建项目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实现集中委托运营管理。深化新型产业用地复合利用改革,优化产业用地布局,强化园区监管责任。探索完善征地农民长远生计保障机制,多途径增加群众收入。持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自贸区东丽片区优势,深入做好外资外贸工作,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以上,外贸进出口额增长6.1%以上。高水平举办第六届智能驾驶挑战赛等活动,持续扩大东丽知名度、影响力。
(五)聚焦安全稳定,着力防范风险化解矛盾。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持续深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打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环境。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防疫目标,强化人、物、环境同防,强化“铁桶般无缝管道式”闭环管理,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做好应急能力提升储备,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构建免疫屏障。提升安全发展水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危险化学品、城市燃气、仓储物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排查整治,健全基层网格化安全监管机制,加强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防金融风险,管好金融“闸门”,严控各领域成本支出,持续真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一引四化”治理体系,激活“网格化+大数据”综合效能,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社区民主协商机制,深化社会组织作用,凝聚志愿服务力量。提升信访积案、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聚焦民生福祉,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动摇,不断实现东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坚持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坚持常态长效、共建共享,对标对表测评体系,调整优化组织体系,健全完善责任体系,确保运转有效、衔接有序、贯通有力。以“全民实践”助力“全域创建”,大力营造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推动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浓厚氛围,以扎扎实实的创建成果推动文明之花开满东丽大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就业优先,促进培训与就业、求职与用工精准对接,开展定制型人才招聘活动,新增就业1.8万人,完成1万人次的各类培训。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做好困难群体资助参保工作。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新建4家日间照料中心,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推动老人家食堂高质量运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2所学校、2所幼儿园,完成4所学校校舍加固工程,“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实现全覆盖。落实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区管校聘”改革,交流轮岗教师比例由10%提高到20%、骨干教师比例由20%提高到50%,实施心理健康提质行动,巩固“双减”工作成果,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深化健康东丽建设,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实施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推进东丽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完成2家社区医院创建达标,开工建设三中心医院东丽院区,推动东丽湖地区综合医院规划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实施“文化双百”工程,办好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大会、“东丽杯”文学评选等品牌活动,巩固全国武术之乡创建成果,新建提升90个社区健身园、4个智能体育园,推进区属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加强民兵建设、兵源征集,落实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重点任务,巩固军政军民团结。高水平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全局,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治理效能,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持续强化政治建设,切实做到知行合一。牢牢把握政府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根本属性,强化讲政治的鲜明导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加快打造法治政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实,实施法治东丽建设规划,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决摒弃有违法律法规的错误行为方式,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深化政务公开,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监察监督、司法监督,重视舆论、社会监督,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全面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升履职能力。坚持勤勉务实,坚决摒弃作风漂浮、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消极行为,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无实质内容的文,不做只留痕不留绩的事。增强干事本领,着力锤炼“七种能力”,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既读理论书、也读实践书,既学治理之策、也学服务之道,既向群众学习、也向专家请教。着力练就“事功”,始终把抓执行、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把解决问题、干出成效作为各项工作的标准线,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
敢于直面矛盾挑战,切实担当勇于作为。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坚持以上率下,区政府领导班子带头真抓实干、带头攻坚克难、带头改革创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责任担当,把人民至上深深根植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始终以东丽高质量发展、东丽人民幸福为己任,该做的事知重负重,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坚定必胜决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接烫手山芋、敢于开顶风船,确保在必须赢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各位代表,东来更觉云水阔、丽湖风正好扬帆,新一届政府定将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铸忠诚、强担当,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激情的梦想、更执着的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的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注释:
(1)“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
(2)一院一园一基金:推动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创新发展,建设清华高端院科技园,设立科创引导和产业发展基金。
(3)一环十一园:“一环”指外环线及其500米绿带,“十一园”指外环沿线11座规划及已建成的公园。
(4)“一制三化”改革:承诺制和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审批制度改革。
(5)拿地即开工:在土地摘牌当天,企业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以土地成交确认书作为承诺拿地,符合条件即可开工。
(6)“3+4”区管企业架构:打造东方财信集团、东方国润集团、城投集团3家区管企业和4家区管园区总公司。
(7)“513”办理机制:完善为民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建立“普通事件5天办结、复杂事件1个月办结、协调市级部门事件3个月办结”工作机制。
(8)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9)“31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新一代汽车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新材料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
(10)四个全员抓:全员抓招商引资、全员抓项目建设、全员抓收入、全员抓营商环境。
(11)治引育稳促:整治顽瘴固疾,解决突出矛盾问题;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引入新动能新动力;培育发展现有企业,贯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促进消费升级,释放内需潜力。
(12)一引四化:党建为引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参与。
(13)“文化双百”工程:全年组织文化惠民演出100场、公益文化培训100场。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