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 东丽区科技局2022年工作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
  • 索   引  号 :11120110000176807N/2023-00005
  • 发 布 机 构 :天津市东丽区科学技术局
  • 发 文 字 号 :
  • 主 题 分 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 成 文 日 期 :
  • 发 布 日 期 :
  • 有   效  性 :有效
  • 联合发文单位:
  • 修改和废止依据:

东丽区科技局2022年工作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

字号:
    

??? 2022年,东丽区科技创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贡献科技力量

一、2022年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区通过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达到534家,同比增长15.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94家,完成全年任务106%;天津市雏鹰企业评价入库413家、瞪羚企业入库21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入库11家,均超额完成指标;全年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80亿元,居全市第二;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7项,预计获得市级资金支持200万元;博奥赛斯、国科医工通过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认定;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获评优秀等次,获得4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支持。

二、2022年重点工作举措

(一)强化创新培育,新发展动能不断壮大

持续完善“多库联动”信息共享平台及“街道园区+职能部门+服务机构”等工作机制,认真梳理分析区内重点企业年度经营收入、知识产权和研发投入等企业重点经营发展数据。对照科技企业评价入库标准,筛选出目标科技企业500余家。坚持分类指导,细心辅导企业有序开展申报,累计辅导210家企业申报新认定高企、108家企业申报重新认定高企。全区已完成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4家,天津市雏鹰企业413家,天津市瞪羚企业21家,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11家,全区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大。

(二)坚持项目强企,企业创新热情不断释放

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式,跟踪服务科技企业在评审、立项、实施、验收、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坚持以项目赋能科技企业发展。争取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资金200万元,引导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和航天精工等重点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辅导区内重点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成功申报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项,获得市级资金支持200万元。预计受理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项目200项,拟争取市级财政资金支持不少于1000万元,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减轻企业研发投入负担,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热情。

(三)推进成果转化,院所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支持区域内重点科研机构高质量发展,以绩效评价引导科研院所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升。中航大科技园转化科技成果35项,在孵企业42家,新培育天津雏鹰企业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在孵企业2022年总收入950.98万元,实缴税费45.55万元,实现就业397人,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被市科技局绩效考评为优秀等次,获得市级财政奖励发展资金。中国民航大学牵头15家重点航空航天院所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获批组建天津市航空装备安全性与适航技术创新中心,博奥赛斯、国科医工顺利通过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认定。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一院一园一基金”建设有序推进,研究团队、孵化公司,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加,中标陕西宏远航空锻造公司大型模锻液压机项目,项目金额达3.6亿元。

(四)坚持以评促建,创新创业载体活力不断增强

以建设东丽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推进双创载体建设,以“六有”绩效考核标准,引导区内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现良性健康发展。区内现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场地面积近12.3万平米,自有孵化资金规模达到6000万元,在孵企业510家,其中雏鹰企业3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区内现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7家,场地面积共2.1万平方米,创业团队88个,创业企业162家,工位数量575个,就业人员869人,雏鹰企业10家。制定《2022年东丽区中国足彩网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示范行动的工作方案》,引导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全力构建就业创业服务新体系。

??? (五)以需求为导向,科技金融支撑不断巩固

坚持开展“惠企助企·赋能纾困”系列活动,举办系列科技金融活动12场,宣传天津市13类153项科技金融产品、推广重点产业链“金融便利店”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点面结合、一企一策、分批撮合”的方式安排银行和服务机构联系企业,汇集企业资金需求约3亿元,对接解决科技企业贷款3000余万元。助力企业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和融资能力,指导重点单位申报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参股的子基金。与武清金服协会等单位协作开展“资本市场梯度培育”系列公开课,培育天津市拟上市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

??? (六)引导创新主体,技术交易市场不断优化

利用“科技政策云讲堂”系列活动,推动服务前置和专项政策应知尽知。推动科技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转型,累计引进和培育国科医工、民航大学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5家,形成以清华高端院市级示范机构为龙头的“1+N”技术转移服务网络体系,拥有技术经理人等多层次、复合型技术转移服务人才53人。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政策专业务培训2次,建立专人定向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服务机构与企业、院所联系,提高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广泛重视程度,扩大技术合同登记源。全年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820项,登记额80亿元,居全市第二名。

??? (七)鼓励人才集聚,科技人才服务不断完善

持续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22年全区研发人员占比2.05%,位居全市第5名;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华工作数量与本区就业人员数之比0.085%,位居全市第7名组织市级人才项目申报,推荐2022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才项目11人,推荐第七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8人。实施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培训计划,发挥国知局审协中心优势,为500余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基础培训班、高管研修班、内审员培训班等系列培训,累计开展56场,培训4000余人次,其中302名学员获得内审员资格证书。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创新主动性减弱。受新冠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科技企业研发投入较去年下降,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下降,企业创新动力减弱,表现为企业创新性指标不足,导致部分科技指标完成存在一定困难。二是科技企业多而不强。整体呈现小企业多,大企业偏少,比如:我区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和天津市瞪羚企业(企业发展速度快、潜力大)数量较少,虽同比有增长,但较环城其他区仍有不小差距。三是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虽然拥有知识产权,但大部分缺少有形资产,且销售经营情况总体不良以及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融资困难,区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弱,支持体系不完善。四是技术市场交易服务功能不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整体缓慢,引导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不完善,�